題 目:關于中國文化外譯的若干思考
報告人:張旭 教授
時 間:2023年3月23日(星期四)8:30—10:00
地 點:和平校區崇德樓7號會議室
內 容: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和國力日益增強,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正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門話題。如何將中國優秀的文化推介出去?如何將中國的正面形象展示給世界?通過翻譯的途徑能否將中華文明的優秀遺產介紹給世界進而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呢?本講座從文類的角度,結合當代香港雙語翻譯家黎翠珍的漢譯中國文化為例,介紹了她在不同文類中所采用的翻譯技巧、風格和方法,并對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報告人簡介:張旭,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秘書長、翻譯史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現為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負責人、國際學部主任、外國語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與跨學科研究,興趣兼及英美文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比較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先后主持國家社會基金一般項目2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出版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9項。國際合作叢書《通天塔叢書》主編、《閩人年譜叢書》執行主編;《翻譯史論叢》主編。個人學術專著有《多維視野下的希利斯·米勒文論研究》(2020)、《心田的音樂:翻譯家黎翠珍的英譯世界》(2019)、《視界的融合:朱湘譯詩新探》(2017/2008)、《近代湖南翻譯史論》(2014)、《中國英詩漢譯史論》(2011)、《湘籍近現代文化名人?翻譯家卷》(2012/2011)、《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2010)等;合著有《越界與融通——跨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2012)、《外國文學翻譯在中國》(2003)等,編著有《陳寶琛年譜》(2017)、《林紓年譜長編》(2014)、《風箏不斷線——張佩瑤教授譯學研究紀念集》(2014)等;譯著有《一門學科之死》(2014)、《印度的世紀》(2011)、《翻譯學導論》(合譯,2009)等。另有學術論文90余篇散見在海內外學術期刊上。2007年獲“香港翻譯學會獅球教育基金會翻譯研究獎學金”;2013、2016年分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2015年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8年獲廣西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